2021年,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优秀成果,传播成功经验,推动行业“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再次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67项成果。为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的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特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增刊形式出版。
增刊汇集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普通高等院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继续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特色案例、理论成果,凝聚了继续教育同仁的智慧和心血,是继续教育领域珍贵的年度成果报告。期待以此为继续教育、在线教育行业树立标杆、提供参照,助力继续教育和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以气象远程教育平台为基础,综合运用腾讯会议、Padlet、微信和QQ等工具,精心设计了“云上破冰”等教学活动,成功举办了高校教师现代气象业务研修班网络培训,首次实现了此班型“线下培训”为“线上培训”的转变。本次培训吸引了25所高校的56位教师参加,参训高校及学员数量均为历届之最。
2015年2月,教育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教育部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2015〕2号),提出要不断创新气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气象人才培养质量。同年4月,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在京联合召开气象教育工作座谈会,凯发k8游戏官网入口宣布正式成立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旨在强化各成员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提升气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教师现代气象业务研修班”(简称“高校班”)是落实教高〔2015〕2号文件的重要举措, 自2016年创办以来,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简称“干部学院”)主办的高校班一直被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培训项目,数十位中国气象局和直属业务单位的领导专家莅临授课指导,该班型现已面向高校教师举办了4期面授和1期网络培训, 先后有25所高校的173位教师作为学员参加了研修班学习。通过准确把握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气象高等教育与新时代气象业务的紧密衔接,切实提升了气象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气象教师培养、学科建设和局校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要求,高校班由面授教学转为网络培训,为解决网络培训无法面对面交流、教学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精心设计适用于网络培训的教学方案,积极探索“云端开班导学+在线破冰+直播授课+师生互动+专题研讨+分组讨论”的云教学模式(见图1),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同步课堂上传课件、共享桌面和直播视频授课,学员通过打开音频、启用视频和窗口聊天与教师互动;利用Padlet设计名片,借助腾讯会议和微信群进行自我介绍、分组讨论和破冰游戏,选出班组长,组建班委会;应用QQ群更新课表和分享课件等教学资料,成功实施了高校班的首次网络教学任务。
本次高校班的培训对象是全国25所高校的大气科学专业分管领导、教务长、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气象类专业教学负责人等负责教学安排的骨干,专业教学水平无可非议,但少有气象业务部门的从业经历,疫情期间只能在单位或家中参加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需要着重安排现代气象业务最新进展的内容,以便学员把握新时代气象现代化发展方向,推动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不断适应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高校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适度添加相应的教学内容等。为此,干部学院先后对教学计划进行了6次讨论修订。紧紧围绕未来气象新业态,对培训内容进行了大幅调整和压缩,去掉了现场教学等实践课程,恰当融入思政元素,通过精心的设计安排点燃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破冰”是消除学员之间陌生感,促进交流的有效方式,本次“破冰”的最大亮点在于云上展开。为了搭建起云端上学员之间的桥梁,首先创建Padlet名片墙,让学员开班前通过浏览名片的方式进行初步了解;“破冰”时通过1分钟自我介绍了解彼此;通过开展原创的“外星人来访地球”游戏,迅速消除了学员间的陌生感,拉进了彼此的距离;最后开启腾讯视频会议,在云端上合成“全家福”照片。新颖的云上“破冰”方式,有效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顺利地推选了班组长,组建了班委会,为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凯时k8官网。
高等教育院校气象类院系分管领导在学科建设和局校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本期培训特地邀请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舒红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副院长卜令兵、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其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系主任闻新宇、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黄小猛、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裕芬等6位教师代表进行了重点发言,分享了在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举措和局校合作案例。中国气象局减灾司、观测司、科技司等相关处室领导就存在的问题与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虽受疫情影响放在“云中”,但气氛非常热烈。通过专题研讨,促进了气象部门与高校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力推动了气象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次培训安排的课程都是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高层的战略思考和最新部署,以及现代气象业务的最近进展,课程内容对高校大气科学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解读习总对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中提到,科技进步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凯时k8官网,新科技决定气象新业态,“合作”成为把握新科技先机的关键;又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回答了如何将办学实践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的问题,对推进高校与地方省局的业务和科研合作,指明了工作重点和方向。为深入践行科技创新理念,有力推动局校合作,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姚学祥提出,要为科技创新提供“硬件”支撑和“软件”保障,形成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局面。在“局校合作”研讨中,高校老师针对“气象业务再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局校合作的新思路、新想法得以涌现,为形成局校合作的新局面打造新引擎。尽管培训时间较以往缩短了一周,但是授课内容的分量和质量却相当于面授培训。由于网络培训具有参与度广、便捷高效的优点,本次培训还吸引了来自气象部门职工和往期高校班的学员参加学习,扩大了培训受众范围。另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3所高校首次加入培训序列,中国农业大学和兰州大学自第1期参训后,间隔3年再次参训,参加培训的高校及学员数量为历次最多。
本次培训的教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学员满意度总体评价高达98.3%,对授课教师平均满意度高达99.6%,见表1。
通过研讨交流与课后教学评估分析,学员普遍反映虽然本次线天,但课程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培训力量上精英荟萃、培训内容上高屋建瓴、研讨过程中扎实落地。首先,授课内容视野宽广、紧跟前沿,正值“十四五”规划编制之际,通过高校班学习能够及时了解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需求,也能够获悉兄弟院校在气象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收获颇多。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基地和决策发展智库,干部学院更需要以“三精”目标为牵引,从国家行业发展的角度,聚焦现代气象业务“卡脖子”难题,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气象专业人才。其次,培训内容新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技术的标志,在课程中一再被提及,把每位学员带入全新的科技时代。学员们普遍认为,这样的行业师资培训非常适合广大高校教师短期内充电学习。学员们建议适度扩大规模,更多地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或研修班,持续推动局校合作。
通过本次“高校教师现代气象业务研修班”网络培训,笔者结合教学质量调查结果和学员反馈意见,凯发k8游戏官网入口提出几点总结与思考:
第一,使学员尽早熟悉并融入集体。网络培训具有参与度广、便捷高效的优点,但也存在无法面对面交流、教学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特别是在班主任对学员了解不多、学员之间彼此都不熟悉的情况下,要想推选班组长、组建班委会比较困难。故建议报名结束后尽早“破冰”,使学员尽快融入班集体,组建班委会参与后期的教学管理,切实保证网络培训取得良好成效;
第二,做好硬件准备。开班或上课前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预培训和设备测试,保证班主任、授课教师和学员熟悉和掌握气象远程教育平台(同步课堂)的基本功能,测试好电脑、麦克风、耳机、摄像头等教学交互设备,检验网络、图像、声音是否正常,做好应急预案和现场保障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第三,应运用好网络教学方式。由于现场体验式教学内容的压缩和在线交流形式的限制,在直观冲击、讨论深度和形成共识的落点上与实地培训效果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今后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好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前录制好课件放在网上由学员抽空自学,再集中面授参观研讨,这样既可以节约学员的时间,又可满足到业务一线实地考察等需求。
齐超,霍炬,周学,等. 2020. 多措并举助力远程教学[J]. 中国远程教育(增刊):67-68.
孙林,张文锋,贺小华. 2020. 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新模式探索——以鲁东大学继续教育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增刊):96-97.
赵丽玲,宋锋,陈胜兵,等. 2020. “四进三要”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远程教育(增刊):146-147.
邹立尧,荆国栋,赵永明,等. 2020. 气象装备保障培训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干部学院自动气象站虚拟仿真培训项目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增刊):191-192.
邹立尧,荆国栋,赵鹏,等. 2020. 气象远程学习示范点建设探索与实践[J]. 中国远程教育(增刊):193-194.
邹立尧,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姚秀萍,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王启光,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索渺清,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